课程编号:5901012026 |
|
(前6位为课程代码、7~9位为课程顺序号(公共必修课为1、专业基础课为2、专业主干课为3、集中实践课为4、专业限选课为5、专业非限选课为 |
|
6)、第10位为该课程学分) |
课程类型: |
专业基础课 |
学时: |
96学时(理论64学时,实践32学时) |
学分: |
6学分 |
适用专业: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 |
考核要求: |
考试 |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计算机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
目的是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认识,并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数据结构等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是:掌握 C语言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运用;熟悉C程序的文件组成结构、程序流程的控制结构。能够定义复杂数据类型,掌握函数的定义与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程序设计”思想,并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水平。
二、理论教学内容
(一)第1章 C语言概述(6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史、特点;掌握C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组成;掌握C语言程序上机调试的一般步骤; 掌握几种常用的用于开发C程序的集成化开发环境。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C的发展历史及特别简单的认识,掌握一个简单的C源程序的书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语言源程序的组成;C程序的上机步骤;Turbo c和VC++ 6.0集成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C程序的上机步骤;Turbo c和VC++ 6.0集成开发环境。
【教学内容】
- 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 C语言的特点;
- 简单的C程序介绍;
- C语言源程序的组成;
- C程序的上机步骤;
- Turbo c和VC++ 6.0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二)第2章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14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C语言中的字符集及数据的类型,掌握运算符的功能、优先级及结合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字符集的组成及标识符的定义方法,熟悉常量与变量的声明与使用方法; 掌握常用运算符的功能、优先级及结合性;不同类型的运算符的混合运算,不同的数据类型之间的转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常量与变量的声明与使用,运算符与表达式。
教学难点:常量与变量的声明与使用,运算符与表达式。
【教学内容】
- C的数据类型;
- 常量与变量;
- 整型数据;
- 实型数据;
- 字符型数据;
- 变量赋初值;
-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 赋值运算和赋值表达式;
10 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三)第3章 结构化程序设计(20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法的定义以及常用的描述算法的方面;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3种基本的结构。
要求学生算法的概念及特性;熟练掌握顺序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选择结构的语法格式及应用; 3种循环结构的一般形式及运用;关键字(保留字)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掌握格式化输入输出的函数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分支结构与循环结构。
教学难点:分支结构与循环结构。
【教学内容】
- 算法的概念及四种描述方法;
- C语言的基本语句;
- 顺序结构;
- printf、 scanf 、getchar 、putchar函数的使用方法;
- if、 if-else、if-else多分支与if语句的嵌套、switch语句;
- while、 do-while、for三种循环结构;
-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 3种结构的应用程序例题程序。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第4章 结构体和共同体(8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结构体与共同体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结构体与共同体的定义及引用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结构体与共同体的概念及其定义、使用方法。掌握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枚举类型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构体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结构体与共同体的区别。
【教学内容】
- 结构体的概念、结构体变量的定义与元素的引用,变量的初始化;
- 结构体数组;
- 共同体的概念、共同体变量的定义与元素的引用;
- 枚举类型的定义及引用。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五)第5章 数组(14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定义使用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能用它们实现一些常用的排序、二维表的操作及处理字符串常量的功能。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学会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其元素的引用,字符串常用处理函数的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及操作,字符数组的定义。
教学难点: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及操作,字符数组的定义。
【教学内容】
- 一维数组的定义、元素的引用及初始化;
- 二维数组的定义、元素引用及初始化;
- 一维、二维数组的应用实例;
- 字符数组的定义及初始化;
- 字符串的输入和输出;
- 字符串数组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六)第6章 函数与预处理(1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及功能,熟练掌握函数定义声明的格式;掌握几种函数调用的;变量的作用域范围;编译预处理命令。
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及调用方法;熟练地变量的存储类别及其作用域范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声明、定义及调用方法; 变量的分类及作用域范围。
教学难点:函数的调用及变量的作用域。
【教学内容】
- 函数的概念及功能;
- 函数的声明及定义格式;
- 函数的调用形式;
- 变量根据存储类别的分类;
- 编译预处理。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七)第7章 指针(12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指针的基本概念,指针的定义与使用及各类指针的用法。
要求学生对指针的概念有所了解,并掌握指针的定义过程,引用方法及参与的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针的定义与使用;指针作为参数与值传递的不同。
教学难点:指针作为参数与值传递的不同与指针与一维二维数组。
【教学内容】
- 指针的概念;
- 指针变量的定义方法;
- 指针与一维二维数组;
- 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返回指针类型的函数等。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八)第10章 文件(8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文件概念使用文件的优点,文件的打开、关闭与读写方法。
要求学生对文件指针的概念及定义过程有所了解,掌握文件的一些常用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文件指针的定义;fread与 fwrite函数的用法。
教学难点:文件的读写。
【教学内容】
- 文件指针的概念及定义;
-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 文件的顺序读写方法。
【教学方式】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上机实验并指导、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
三、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
见附后《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四、学时分配表
类 别 |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时 |
理论课时64 |
1 |
C语言概述 |
4 |
2 |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
10 |
3 |
结构化程序设计 |
14 |
4 |
结构体和共同体 |
6 |
5 |
数组 |
10 |
6 |
函数 |
8 |
7 |
指针 |
6 |
8 |
文件 |
6 |
实践课时32 |
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见实践教学大纲 |
32 |
合 计 |
96 |
五、考核方式和标准
平时考核:由任课教师命题,在机房进行上机技能测试。
期中考核:由任课教师命题,在机房进行上机技能测试。
期末考核:统一命题,教考分离,闭卷考试。
六、说明
1、教材与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熊锡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李辉、张军,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前导课,因此对后来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